数学建模比赛正在被AI重塑!​​AI 是否会影响 HiMCM 竞赛的含金量?​

随着ChatGPT、Claude、Gemini、国产大模型等AI工具的迅猛发展,数学建模比赛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。这些强大的AI不仅能写代码、推导公式、优化模型,甚至能直接生成论文初稿。它们像“外挂”一样,为参赛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。

但这是否意味着:

比赛的公平性受到挑战?

奖项的含金量会被稀释?

传统建模能力不再重要?

今天,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场由AI引发的数学建模竞赛“革命”。

一、AI对数学建模比赛的三大影响

1.解题门槛大幅降低

过去,一个复杂的微分方程求解可能需要手推半小时;如今,AI几秒就能给出解析解。曾经需要查阅大量文献才能确定的算法,现在大模型可以直接推荐最优方案。

好处:提升效率,帮助学生更快进入核心建模环节
风险:基础薄弱的队伍也能“看起来不错”,导致竞争失衡

⚠️ AI让“会做题”的人更多了,但真正“懂问题”的人依然是少数。

2.公平性争议加剧

如果A队用AI辅助,B队纯手写,在最终提交的论文中,质量差距可能非常显著。这种情况下:

是否应限制AI使用?

如何判断是“AI辅助”还是“AI代写”?

评委能否识别AI痕迹?

这些问题已成为赛事组织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。

HiMCM新规已做出尝试

要求说明是否使用AI

需证明核心模型为自主设计

3.奖项含金量面临“稀释”风险

当AI让建模变得“过于简单”,获奖人数激增时,奖项的稀缺性和认可度可能会下降。

企业招聘/保研评审是否会重新评估“AI辅助获奖”的价值?

名校招生官是否会对这类成绩打折扣?

这不仅是技术问题,更是教育和价值观的问题。

二、AI到底该扮演什么角色?

1. AI是“加速器”

它可以快速实现代码、优化公式、润色论文;

但它无法替代你的:

问题分析能力

创新思维

团队协作与决策力

真正的建模高手,不是“会敲键盘”,而是“知道该让AI做什么”。

要能看出AI输出中的“幻觉”,判断哪些地方违背了基础算法常识,并在众多答案中选出最适合当前问题的解答。

2. 比赛规则不断进化

就像当年计算机普及后,数学竞赛从“手算”转向“编程求解”,未来的数学建模比赛也可能发生如下变化:

变化方向 举例
允许AI辅助 要求注明使用方式(如“本模型基于GPT4优化”)
增设AI应用奖项 如“AI创新应用奖”、“最佳人机协同奖”
提高题目开放性 让AI难以直接套用现成方案,强调原创性
加强过程审查 要求提交模型推导笔记或思路记录

3. 未来的团队定位

类型 表现 结果
❌ 完全不用AI 效率落后,难以应对高强度任务 易被淘汰
❌ 完全依赖AI 缺乏核心竞争力,容易出错且不知所措 成绩不稳定
✅ 合理使用AI + 强大建模能力 高效产出 + 创新思考 + 严谨逻辑 冲击O奖/Finalist

最佳策略:用AI提高效率,用人的智慧把控方向

三、AI时代下的备赛建议

1.权衡使用AI

学习精准指令技巧(Prompt Engineering)

用AI验证思路,而非直接生成答案

核心建模逻辑必须自己掌握,避免“AI一崩,全队懵圈”

2.夯实基础,让AI成为帮手

技能 作用 AI无法替代的原因
数学基础(微积分、优化理论、概率统计) 构建模型的核心逻辑 AI不会帮你理解原理
编程能力(Python/Matlab) 实现模型并进行数据处理 AI输出需你调试验证
论文写作(逻辑清晰、表达严谨) 展示成果的关键载体 AI语言风格易被识别

3.提升使用“AI+建模”的综合素养

学会批判性使用AI:不盲信输出结果,具备纠错能力

注重过程展示:保留建模草图、讨论记录、代码迭代过程

强化团队分工:明确谁负责AI提示词设计、谁审核输出内容

AI不会让数学建模贬值,但它会让“只会套模板”的选手加速退出舞台。

2025新赛季HiMCM组队报名中!

我们提供himcm组队+辅导的服务,海外高中+国际学校全球组队

更有HiMCM【获奖论文】限时免费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