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当今社会,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,教育竞争也显得愈发激烈,尤其是在申请国际名校的背景下,参加一些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竞赛成为了许多中学生的重要选择。而HiMCM作为一项国际性的数学建模竞赛,在这方面无疑占据了重要的位置。
一、四类学生慎选 HiMCM 建模大赛
1. GPA/标化成绩未达基准线
原因: 竞赛是升学“加分项”,而非“替代品”。如果校内成绩(如GPA低于3.5)和标准化考试成绩(托福低于85分)不理想,建议优先保证这些基础学业指标。
建议: 在确保学术成绩达标的基础上,再考虑参与竞赛以增强个人背景。
2. 11月学业极度繁忙
原因: HiMCM比赛窗口期为11月5日至18日,这段时间可能与期中考试、A-Level备考等重要学习任务重叠,可能导致时间分配不当,影响整体表现。
建议: 若同期有其他重大学习任务,需评估是否能合理安排时间参赛。
3. 零建模基础且不打算提前学习
原因: 数学建模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,包括但不限于基本算法(如线性回归)、论文框架设计(从问题重述到模型建立再到结果验证)。没有相关基础且不愿意提前学习的同学,可能会感到吃力。
建议: 参加前至少完成一些基础课程的学习,掌握必要的技能。
4. 计划单人参赛
原因: HiMCM要求提交一份不超过25页的全英文论文,涉及多个环节的工作量,如模型构建、编程实现、数据收集与分析、论文撰写。单人难以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所有任务。
建议: 组队参赛,团队成员各司其职,共同协作完成项目。
二、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冲刺 HiMCM?
参赛年级
9-12年级的学生较为合适,尤其是从9年级开始备赛,这样可以拥有2-3次参赛机会,逐步积累经验和提升能力。
学术基础
英语写作能力: 能够撰写一篇约5000字的英文论文,具备良好的英文表达能力,托福分数达到85分以上更佳。
数学储备: 至少学习过AP微积分、线性代数或掌握了统计分析的基础知识。
编程入门: 掌握使用Python或Excel处理数据的能力,零基础者可以通过短期培训快速上手。
兴趣方向
理工科意向者: 如计算机科学、工程学、统计学等专业的申请者,通过HiMCM可以展示其在数学建模方面的实力。
交叉学科爱好者: 对环境科学、公共政策等领域感兴趣的学生,能够运用建模逻辑进行复杂问题的分析,并擅长制作可视化图表。
文科/商科学生: 即使非理科背景,只要对梳理建模逻辑、撰写分析章节及制作可视化图表有兴趣并有一定能力,也可以在HiMCM备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。
【HiMCM赛事信息/组队招募/课程信息】
扫码添加顾问老师,一对一咨询!
更有HiMCM【获奖论文】限时免费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