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(HiMCM)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学术活动之一,每年吸引着数万名数学爱好者参与。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,已成为检验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权威平台。
一、竞赛核心价值解析
真实问题导向:每年赛题均聚焦环境保护、城市交通等现实难题
综合能力培养:要求参赛者完成从问题分析到论文撰写的完整建模流程
学术思维训练:强调数学工具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应用
二、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挑战HiMCM?
1. 学科基础要求
数学能力
基础扎实:至少掌握代数、几何、概率统计等基础知识。
进阶学习:建议提前学习微积分、线性代数等更高阶的数学内容,例如AP(美国大学先修课程)或IB(国际文凭课程)数学高阶内容。
编程技能
编程语言:熟练使用Python或MATLAB等编程语言。
技能要求:掌握数据处理、可视化及基础算法实现等技能。
英语水平
学术英语:具备较强的学术英语能力,能理解赛题题意,词汇量需达到3000以上。
写作能力:能够撰写逻辑清晰、结构完整的英文论文。
2.能力与目标匹配
年级建议
适合年级:9-12年级高中生。
9年级:建议作为观察学习阶段,积累基础建模知识
10-11年级:最佳参赛年级,既能巩固知识体系,又可为升学积累重要经历
12年级:适合已掌握建模基础的学生冲刺奖项
三、竞赛规则详解(2025版)
基础规则
组队形式:3-4人团队(允许跨校组队),需1名指导老师。
比赛时长:14天开放期
成果要求:25页内英文论文(含图表附录)
资源使用:
竞赛过程中,团队可以使用书本、计算机、软件、网络等资源,但不能与队外的任何人讨论
新增规范
AI工具使用需单独提交说明报告
严禁任何形式的跨队交流
数据来源必须明确标注
四、系统化备赛方案
知识储备阶段(赛前3-6个月)
数学基础:重点强化微分方程、概率统计等建模常用模块
编程训练:掌握Pandas、Numpy等数据处理库的应用
文献研读:精读5-10篇优秀获奖论文,分析框架结构
实战模拟阶段(赛前1-2个月)
组队完成3次全流程模拟(建议选择近三年真题)
每次模拟后召开复盘会议,重点改进模型设计漏洞
建立团队文档协作系统(推荐使用Overleaf+GitHub)
冲刺调整阶段(赛前2周)
整理常用数学模型工具包(含代码模板、公式手册)
制定详细的时间管理方案(含各阶段deadline)
进行1次48小时高强度模拟,适应比赛节奏
五、常见认知误区澄清
数学能力决定论
建模竞赛本质是团队协作的价值创造。
复杂模型崇拜
评委会更关注模型适用性而非复杂程度。
英语水平门槛
虽然要求英文写作,但组委会明确表示更看重建模思想表达,非英语母语参赛者可通过清晰图表辅助说明。
2025赛季HiMCM火热组队中,扫码获取报名表!
更有HiMCM【获奖论文】限时免费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