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MCM和MidMCM是面向高中生和初中生的国际数学建模竞赛,旨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、团队合作能力和英文写作能力。以下是针对2025年HiMCM A题与B题的核心差异、评审标准详解以及重大变化的全面介绍。
一、比赛要求概览
组队规则
队伍构成:每支参赛队伍由1-4名学生组成;
队员来源:队员须来自同一所学校;
学校限制:对参赛队伍数量不设上限。
赛事流程
题目选择:从官网公布的Problem A与Problem B中任选一题;
解决方案形式:通过数学建模与编程手段构建解决方案,并最终提交一篇不超过25页的英文论文;
核心环节:涵盖选题、文献检索与研读、公式理论提取、模型算法选定、模型构建及论文撰写等。
二、A题与B题的核心差异
A题:优化问题
核心目标:“最短时间完成全楼排查”,需在安全保障、响应者效率、环境不确定性等约束下设计最优排查路径与人员分配方案。
基础场景:给出“单层办公楼+2名消防员”的基础场景,逐步扩展至更复杂情况,实操性强。
B题:评价问题
核心目标:“最小环境足迹”,平衡赛事可行性、经济成本与地域差异。
案例分析:以超级碗LIV为基准案例,要求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,数据依赖性与宏观分析性突出。
三、HiMCM评审标准详解
建模过程(Modeling Process)
合理性与创新性:是否对问题进行了合理的抽象和建模?建模逻辑是否清晰?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合理性?
工具选择:是否选择了合适的数学工具或算法?
数据分析(Data Analysis)
数据处理:数据来源是否合理?数据处理方法是否科学、准确?
工具应用:是否使用了适当的统计、优化或算法工具?
问题结论(Problem Solution & Conclusion)
深入分析:是否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?
有效性与说服力:解决方案是否合理、有效?结论是否明确、具有说服力?
论文表述(Paper Presentation)
结构与逻辑:论文结构是否清晰、逻辑是否严密?
语言规范:语言是否规范、表达是否准确?
理解度:是否能让评审清晰理解建模过程与结论?
四、HiMCM重大变化
学术报告在线提交流程更新
AI工具使用报告:今年新增了对LLM(大型语言模型)或其他AI工具使用情况的强制说明;
透明性与学术诚信:HiMCM并没有禁止AI的使用,但要求如实报告,体现出赛事组委会对AI技术的正视;
科研素养与工具使用能力:不仅考验学生的建模和论文写作能力,还考验如何合理、规范地运用AI工具,以及对AI输出结果的甄别和二次加工能力。
AI使用报告内容示例
1# AI使用报告
2
3## 使用的AI工具
4- ChatGPT-4
5- GitHub Copilot
6
7## 使用目的
8- 使用Copilot辅助Python数据清洗脚本调试;
9- 使用ChatGPT润色英文摘要语句(未修改技术内容);
10
11## 原创声明
12所有建模思路、数据分析、结论均由团队独立完成。AI工具仅用于语法润色和代码调试,确保了内容的原创性和准确性。
扫码咨询HiMCM备赛辅导及时答疑解惑!
扫码免费领HiMCM竞赛获奖论文集+历年中英文真题集+必备参考书等⇓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