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MCM参赛要求是什么?HiMCM通关攻略&冲击O奖的四大核心要素!

HiMCM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数学建模赛事之一,被誉为“理工科申请者的硬核敲门砖”。每年,来自20多个国家的近千支队伍在14天内完成从选题、建模到论文撰写的全过程,挑战逻辑思维、团队协作与学术表达的极限。

一、HiMCM参赛要求

项目 要求
适合学生 全球9-12年级高中生,建议具备一定数学基础与编程能力
组队人数 2-4人,建议同校组队,便于沟通协作
指导老师 每队需配备一名本校教师(不参与建模,仅负责注册与监督)
报名截止 11月5日 14:00(美东时间),逾期无法注册
比赛时长 14天,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题、建模、论文撰写与提交

二、HiMCM通关攻略:四步制胜法

1. 组队与分工:打造高效协作团队

团队是成功的第一步。一个理想的HiMCM团队应具备以下三类核心角色:

角色 职责 推荐技能
数学建模师 设计模型结构,选择数学方法 微积分、线性代数、概率统计
编程实现者 编写代码求解模型,处理数据 Python、MATLAB、R
论文撰写人 撰写英文论文,整合图表与逻辑 学术写作、LaTeX、PPT制作

建议

团队成员尽量来自不同特长背景,实现能力互补

使用Overleaf(LaTeX在线编辑)GitHub腾讯文档等工具协同写作与代码管理

比赛前进行角色演练,明确分工边界

2. 知识储备与模拟训练:赛前准备是关键

HiMCM题目涉及环境科学、公共政策、经济管理、交通优化、流行病学等多个领域,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建模能力。

提前学习常见数学模型(如线性规划、概率模型等)和编程工具(如MATLAB、Python等),掌握基本操作。

模拟训练建议

进行3-5次全流程模拟,每次限时72小时

使用往届真题(如“奥运会项目选择”、“高性能计算碳排放”)

模拟后进行团队复盘,优化流程与分工

3. 选题与策略:精准切入,事半功倍

比赛提供A、B两道开放性实际问题,通常涵盖:

Problem A:社会、经济、环境类复杂系统建模(如城市交通优化、气候变化应对)

Problem B:数据密集型问题,需处理大量真实数据(如能源消耗分析、流行病传播预测)

选题策略

评估团队优势:擅长理论建模选A题,擅长数据分析选B题

避免“热门陷阱”:多数队伍倾向选择“环保”“疫情”类题目,竞争激烈

优先选择数据可得性强的题目:提前测试数据来源(如World Bank、UN、Kaggle)

4. 时间管理与团队协作:14天高效冲刺

14天看似漫长,实则紧张。建议采用三阶段时间规划法

阶段 时间 任务
第一阶段:准备与建模 第1-4天 选题、文献调研、数据收集、初步建模
第二阶段:求解与验证 第5-10天 编程实现、模型优化、敏感性分析、结果可视化
第三阶段:写作与提交 第11-14天 撰写论文、润色语言、格式检查、提交AI报告

三、冲击O奖的四大核心要素

HiMCM特等奖(O奖)获奖率不足1%,想要脱颖而出,必须在以下四方面做到极致:

1. 创新性与深度:不止于“解题”

提出新视角:如在交通模型中引入“行为经济学”因素

改进经典模型:对SIR模型加入疫苗犹豫度变量

跨学科融合:结合机器学习优化传统优化模型

2. 论文质量:学术表达的典范

摘要:200-300字内概括问题、方法、结果、结论,突出亮点

结构清晰:引言 → 问题重述 → 假设 → 模型构建 → 求解 → 验证 → 结论

语言严谨:避免口语化,使用学术表达(如“we propose”而非“we think”)

图表专业:所有图表编号、命名、高分辨率,避免截图模糊

3. 模型验证:证明你的模型“靠谱”

交叉验证:用不同数据集测试模型稳定性

敏感性分析:测试关键参数变化对结果的影响

误差分析:量化预测误差,说明置信区间

对比实验:与其他模型(如线性 vs 非线性)对比性能

4. 实际应用价值:让数学“落地”

明确应用场景:如“本模型可用于城市交通信号灯优化”

案例模拟:用真实城市数据进行仿真,展示效果

政策建议:基于模型结果,提出可操作的改进建议

2025新赛季HiMCM组队报名中!

我们提供himcm组队+辅导的服务,海外高中+国际学校全球组队

更有HiMCM【历年获奖论文】限时免费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