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iMCM竞赛是什么?如何参与?如何高效备赛?

在当前英美及香港高校的申请环境中,竞争异常激烈。随着申请门槛不断提升,单纯依靠优异的GPA和标准化考试成绩已远远不够。尤其对于理工科、商科和社会科学等专业的学生而言,参加一些含金量高的竞赛活动,成为了提升自身学术背景的必要手段。此时,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比赛(HiMCM)无疑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机会。

一、HiMCM竞赛基本信息

适合学生:9-12年级高中生,尤其是对数学、计算机等理工科方向感兴趣的学生。

竞赛形式:线上进行,全程使用英文。

报名时间:官网通常在每年9月开放注册。

注册截止日期:11月5日星期三14:00(具体时间以官方通知为准)。

活动时间:从11月5日星期三15:00开始,至11月18日星期二20:00结束。

成绩公布时间:预计在2026年2月6日或之前发布。

二、参与方式

组队要求:每支队伍由1-4名在校高中生组成,建议3-4人组队参赛。

指导老师:每支队伍需配备一位本校的指导老师。

题目选择:每个小组从A或B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解答并形成论文提交。

Problem A:偏向自然科学类问题(如环境科学、物理系统建模等)。

Problem B:偏向社会科学类问题(如城市交通、公共政策分析等)。

论文要求:最终提交的论文不得超过25页,内容应包括摘要、问题重述、假设与变量定义、模型构建、求解过程、结果分析、模型检验、优缺点讨论与改进建议等。

三、如何高效备赛?三步打造高分论文

第一步:赛前准备(提前1–2个月)

学习经典模型:线性回归、层次分析法(AHP)、马尔可夫链、SIR传染病模型、整数规划等;

掌握工具:Python + Jupyter Notebook + LaTeX(推荐Overleaf);

阅读往届O奖(Outstanding Winner)论文,学习结构与表达;

组建团队,明确分工,模拟一次完整建模流程。

第二步:赛中执行(14天周期)

时间 任务
第1–2天 精读题目,确定选题;完成文献调研与数据收集
第3–5天 提出假设,构建初步模型;编写代码验证
第6–9天 模型优化与敏感性分析;绘制图表
第10–12天 撰写论文初稿(优先写摘要与结论)
第13–14天 修改润色,检查格式,提交《AI使用报告》

技巧提示:摘要(Executive Summary)是评委最先阅读的部分,务必简洁有力,概括问题、方法、结果与意义。

第三步:赛后反思

即使未获奖,也可将项目整理为“科研经历”写入升学简历;

可尝试投稿至青少年学术期刊或校内科研展;

积累经验,为将来参加ISEF、MIT PRIMES等更高阶项目打基础。

2025新赛季HiMCM组队报名中!

我们提供himcm组队+辅导的服务,海外高中+国际学校全球组队

更有HiMCM【历年获奖论文】限时免费领!